中间型威力枪弹

1934年德国研制的短药筒弹药
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自动步枪的射击控制问题,亦统一了班用武器的弹药以简化后勤部队的工作量,更使全自动射击武器成为各国军队的主要步兵武器装备。

历史

早期(短弹)

美国首先在第二次大战前夕,开发了半自动M1卡宾枪和其专用的.30卡宾枪弹(7.62 X 33毫米),可算是第一种正式被采用的中间威力型枪弹,但其威力偏低而没有被认为是适合于正规进攻战斗使用,主要作为防卫或特种作战用弹药。严格地来说,这种弹药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中间威力型枪弹,因为其枪口动能只有1190J,而标准的中间型枪弹的枪口动能应为1400J~2000J。
传统的步枪弹在用于自动步枪时威力过大,在全自动射击时无法有效的控制枪枝的跳动和后座力的撞击。而冲锋枪使用的手枪子弹在中远距离上威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34年,德国开始研究开发短药筒步枪弹,以兼顾威力与连续射击时控制射击精度。这类短药筒弹药被称为中间威力型枪弹。它的有效射程相应缩短了。因为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步枪作战距离缩短,大多在400米距离以内开火。在最初这种降低射程的思路并不被接受,传统的远射程的思路很难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