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右(Far-right),又称为极右翼,主要是指与传统概念上的左翼、右翼相区别的一种政治思潮、政治范畴。通常认为右翼的经济政策是主张自由放任的,强调“小政府、大 社会”,认为对经济的干预和宏观调控越少越好。极右一般是指把右翼的思路推向极端,把反对国家限制强者演变成要强者控制国家、欺凌弱者,主张实行寡头专政,取消一切对弱者的保护,强调“国家就是为强者存在的”(斯托雷平),突破平等底限。法西斯主义是极右翼极端主义的典型表现,集极端民族主义、民族复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于一身,希特勒的民族社会主义(纳粹主义)即为其典型代表。[3][1] 极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内涵。19世纪初法国的“极右派”是一群拒绝资产阶级革命的“极端君主主义者”,声称等级制度要比自由平等更为重要;20世纪中期欧洲的“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推崇极端民族主义和威权主义的“极右主义”;21世纪初欧洲的极右主义则主要表现为右翼民粹主义、恐伊斯兰主义和反全球主义。极右势力在21世纪日趋撕裂的欧美社会内部迅速扩散,实现了对民粹主义、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等思潮的整合。它们以种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极端保守的意识形态获得部分群体的支持。[4] 极右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社会主要矛盾与文化危机的回应与转移,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不平等。极右尚处于“适应困境”状态,即为了被主流社会接受而有所“温和化”,为了博取政治资本又必须保持极端化,因而暂时还难以对欧美社会造成颠覆性影响;但其对内保守主义和对外民族主义的种种做法,不仅加剧欧美社会分裂,也不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3][4] 发展历程
极右的极致代表是20世纪30、40年代的德国法西斯主义,二战结束后的相当长时期内,极右翼基本上沉寂下来,但是21世纪以来,极右翼极端主义在欧美国家开始快速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