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教

刘善教
刘善教,生于1949年10月2日,江苏镇江人,中国梅庵派古琴演奏家。他是古琴家刘景韶的子,现任镇江梦溪琴社社长。刘善教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获得教育专科和数学本科学位。他在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有所贡献,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担任多个与古琴相关的学术和行业组织的职务。

人物经历

刘善教自幼受父亲刘景韶影响,学习古琴。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丹阳下放插队,并在宣传队中演奏小提琴月琴。1972年春,刘善教前往上海音乐学院,继续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古琴。1977年,他考入南京师范学院,后在电力技校和电厂培训中心任教。1996年起担任镇江梦溪琴社社长,并主持出版《梦溪琴刊》。他还参与了“JK仿唐古琴”的制作和研究,并在1994年获得首届中国金榜技术与产品博览会金奖。他还多次在国内外的古琴艺术交流活动中演出,并在多所高等院校举办专题讲座和演奏。

主要作品

主编《梦溪琴刊》。所演奏琴曲《长门怨》由中国音乐研究所录音,台湾风潮公司发行CD片,《平沙落雁》获地、市广播电台优秀节目奖。1995年应邀去香港参加《南北琴家汇香江琴稳演奏会》并获成功。1995年担任技术总监的《中国古琴百琴书画博览展》在成都国际古琴会议和香港文化中心展出,受到中国音协和新华社香港分社高度评价。在北京音乐厅、上海贺缘厅、香港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演出;多次参加中国古琴名家演奏会;多次在北京大学江苏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美院海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高等院校举办《中国古琴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及演奏。担任主要研究的“JK仿唐古琴”作为科技新产品通过江苏省科委签定,1994年获首届中国金榜技术与产品博览会金奖。1988年为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天地》制作专题《漫淡古琴》,1985年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专题《继承探索、努力出新》供稿。1998年浙江卫视《文化时空》为其制作专题报导《又闻高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