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秉

东汉时期名将
耿秉(?~91年),字伯初,挟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县)人。东汉时期名将,大司农耿国长子,建威大将军耿弇侄子。[1][2][3]
耿秉因父亲耿国的功勋而被任用为郎官,后屡次上书谈论军事,深得汉明帝的宠信。永平十五年(72年),耿秉被任命为驸马都尉,与窦固等屯兵凉州,准备北伐匈奴。永平十六年(73年),耿秉与窦固、祭肜、来苗等率大军四路出击北匈奴。在耿秉的坚持下,汉军先攻打车师后王庭,迫使车师前王庭不战自降。永平十八年(75年),汉章帝即位,拜耿秉为征西将军,命他镇守凉州。建初元年(76年),耿秉改任度辽将军。后来,耿秉被征召回京,担任执金吾,负责京城治安。永元元年(89年),汉和帝命令窦宪为统帅、耿秉为副统帅,领兵出击北匈奴。耿秉与窦宪指挥汉军大破敌军。回国后,汉和帝加封他为“美阳侯”。永元二年(90年),耿秉任光禄勋。永元三年(91年)夏天,耿秉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多岁,谥号为桓。[1][2][3]

人物生平

明帝亲宠

耿秉体魄魁梧,腰带八围。博通书籍,能够解说《司马兵法》,尤其喜好将帅用兵谋略。因为父亲耿国的功勋而被任用为郎官,屡次上书谈论军事。曾认为中原空虚消耗,边疆不安定,问题就出在匈奴。用战争消灭战争,是有盛德的君王的方法。汉明帝已经有心北伐,暗中很赞同他的意见。永平年间,汉明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后所奏的有利国家的谋略,拜任他为谒者仆射,于是耿秉被汉明帝亲近宠幸。每次公卿集会议事,汉明帝常常带耿秉上殿,拿边疆之事询问他,大多很对汉明帝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