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大运河的一部分
1
4
京杭大运河(英语: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1])别名京杭运河[2],全长1794千米[10],前身是隋唐大运河,元朝时将其“裁弯取直”,成为“一”字形的京杭大运河,[11]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12][13][14]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时期[15]隋代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进行扩建[16],最终于元代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修建完成[3],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17]它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6省(市)[10]。京杭大运河是在天然河流基础上进行开凿的[18],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兼具天然河流与人工运河的特性,[18]主要水源为微山湖[19]它跨越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6][7][8],流经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7]
自开凿以来,京杭大运河是连接中国南北的一条重要干线[16],它连通京津冀、长三角全国两大经济圈[20],具有南北物资运输、大型航船行运等作用[16]。2006年5月25日,京杭大运河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1][22]。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17]
2021年6月26日,京杭大运河北京段通航[23]。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707千米河段实现全线通水,这是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24][25]

运河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