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履谦(?-1329)是元朝著名数学家和太史院使,封汝南郡公。他六岁随父亲到京师,七岁即能记住所读书籍。十一岁时,父亲教他天文历法计算,他学会了所有的方法。十三岁开始学习圣贤之学,以精通儒学理论为目标,只读孔子、孟子、程氏兄弟和陆九渊等儒家经典。他的数学成就包括解决了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大衍求一术”问题,提出了“齐次方程”的概念,并在天文学、地理学、测量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作《数书九章》被誉为中国古代数学的经典之作。 史籍记载
齐履谦,字伯恒,父义,善算术。履谦生六岁,从父至京师;七岁读书,一过即能记忆;年十一,教以推步星历,尽晓其法;十三,从师,闻圣贤之学。自是以穷理为务,非洙、泗、伊、洛之书不读。至元十六年,初立太史局,改治新历,履谦补星历生。同辈皆司天台官子,太史王恂问以算数,莫能对,履谦独随问随答,恂大奇之。新历既成,复预修《历经》、《历议》。二十九年,授星历教授。都城刻漏,旧以木为之,其形如碑,故名碑漏,内设曲筒,铸铜为丸,自碑首转行而下,鸣铙以为节,其漏经久废坏,晨昏失度。大德元年,中书俾履谦视之,因见刻漏旁有宋旧铜壶四,于是按图考定莲花、宝山等漏制,命工改作,又请重建鼓楼,增置更鼓并守漏卒,当时遵用之。二年,迁保章正,始专历官之政。三年八月朔,时加巳,依历,日蚀二分有奇,至其时,不蚀,众皆惧,履谦曰:“当蚀不蚀,在古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