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少帝陵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少帝陵,早期称宋少帝墓,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少帝赵昺的陵墓,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赤湾村少帝路、赤湾公园附近,是广东省境内唯一的一座宋代皇帝陵寝。宋少帝陵是深圳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历史沿革

宋少帝,也称宋末帝,名叫赵昺(bǐng),是宋度宗赵禥(qí)的儿子,宋末三帝之一。赵禥有三个儿子,二儿子赵显是嫡子,大儿子赵昰(shì)和三儿子赵昺是庶子。赵昺生于公元1271年,这一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因此,他一出生就注定是一场悲剧。1274年,度宗死在酒色之中,四岁的嫡子赵显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称为宋恭帝。当时宋元交战,元兵已饮马长江,南宋国势危急。1276年,南宋国都临安(杭州)陷落,宋恭帝被俘。南宋大臣护送赵昰和赵昺南逃,并在福州拥立赵昰为帝,即宋端宗。元兵穷追不舍,南宋小朝廷被迫继续逃亡到广东。1278年端宗病死,大臣们就拥立8岁的赵昺为帝,改年号为祥兴,并以陆秀夫左丞相张世杰为太傅,进驻广东新会崖山,继续抗击元军。祥兴二年(1279)正月,元军进攻崖山,宋元两军在广东新会的崖山海面决战,结果,张世杰所率宋军寡不敌众,大败海上。3月19日,陆秀夫见大势已去,于是身穿朝服,将8岁的小皇帝赵昺抱到船头,叩首再拜道:“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宋恭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言罢,背起小皇帝,跳入茫茫大海,至此,南宋彻底灭亡。《赵氏族谱·帝昺玉牒》载:“后遗骸漂至赤湾,有群鸟遮其上,山下古寺老僧往海边巡视,忽见海中有遗骸漂荡,上有群鸟遮居,窃以异之。设法拯上,面色如生,服式不似常人,知是帝骸,乃礼葬于山麓之阳。”而民间则传说,当时赤湾海滩漂来一具身着黄袍龙衣的童尸,而赤湾海边天后庙(即今天位于赤湾的天后博物馆)的一根栋梁却突然塌下,庙祝与乡绅父老急忙焚香问卜,得知童尸为少帝遗骸,塌下的栋梁是天后娘娘送少帝做棺材的材料,当地百姓于是礼葬赵昺于天后庙西边的小南山脚下。据说,1911年香港赵氏后裔才修建了少帝墓,1963年被赤湾驻军发现。1984年初,香港赵氏宗亲会和蛇口工业区旅游公司又捐资四十多万港元,对陵墓进行了修葺扩建。

地理环境

宋少帝陵,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赤湾村少帝路,就在赤湾公园和赤湾小学附近。这是广东省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