鹀科

鸟纲雀形目的鸟类
[]科(学名:Emberizidae)(鹀读音wú)有73属316种。小型鸣禽。一般主食植物种子。喙大多为圆锥形,与雀科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种类众多,在栖息地、食性、行为和羽饰上有各种各样的变异,有些种类为雌雄异色。分布在古北界的典型种类,体羽大多似麻雀,外侧尾羽有较多的白色。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产卵4~6枚,一般由雌鸟孵化12~13天,雏期约等于孵化期。遍布全球。

外形特征

鹀科的鸟类是一些中小型的雀,具有圆锥形的鸟喙,许多体羽的颜色和图案都很单一,主要是棕色,黑色,灰色,黄色和白色,经常挑染棕色或灰色,也有一些鸟类羽毛丰富多彩或醒目标示。它们生活在开放和半开放式的栖息地,尤其是草地、林地和森林边缘。共有73属,316种,887亚种。鹀科分布中的鹀类在大洋洲以外的世界大多数地方都能见到,最北可达到北极地区,唐纳雀和食种子的成员外,还有主红雀则分布限于美洲。鹀科种类繁多,其中以美洲的唐纳雀类种类最丰富而且极具多样化,适应多种不同的生活环境,相应的嘴型也多种多样,除了典型的圆锥状喙以外,还有的似鸦雀,有的似吸蜜鸟
鹀科
某些学者从雀形目Passeriformes新大陆燕雀科Fringillidae)中抽出几个类群而成立的一个鸣禽。包括某几种鹀、雀类、大嘴雀、麻雀类以及全部灯草鹀,鹀科大部分体小,嘴呈圆锥形,食种子。除少数旧大陆种类外,鹀科的种类主要分布在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