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戴是清代用来区别官员品级的帽饰,有红宝石、珊瑚、青金石、水晶等宝石。这些顶戴也被称作“顶带”。[1]对于帽顶的僭用,清朝有严格的禁令。
类别
清朝的礼帽,即顶戴,分为凉帽和暖帽两种,分别用于夏季和冬季。凉帽呈喇叭形,无檐,多用藤、篾席制成,外裹绫罗,上镶顶珠。暖帽则为圆形,有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通常为黑色,中间有红色绒线制成的帽纬,帽顶最高处有顶珠。官员的顶戴材质根据品级有所不同,一般官员(四品至九品)使用黄貂,高等官员(一品至三品)可以使用灰貂,皇室成员使用黑貂,而皇帝则专用紫貂。
顶戴简介
清代的官帽与历代有显著不同,军士、差役以上的军政人员都戴一种类似斗笠但较小的纬帽。这种帽子根据季节分为暖帽和凉帽两种,帽子上还会根据品级高低安装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并在帽后拖一束翎羽,分为花翎和蓝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