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胥吏-抖音百科
胥吏是旧时对在官府办理文书的小吏的称谓,清代国家机构的组成人员,也是对书吏和差役的合称。[1][2][3] 清代学者梁章钜曾言:“胥吏者,官民交接之枢纽。”从职能上讲,书吏从事文书工作,而差役主勤务,奔走于民间,更直接地体现官府的意志。与官相比,他们无品无权,在官的指令下承办衙门中的具体事务;与民相比,他们又是身处官府的公家人,成了游走在官与匪、黑与灰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虽无官职之名,却掌握着实际的权力。鉴于古代为防范地方官员徇私舞弊,实行了同乡回避和频繁调任的制度。与此相反,胥吏多为本地人,与地方势力建立了广泛联系,且其职位相对稳定,不受调任影响。因此,胥吏在地方政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达到高峰,地方官员的权力受到极大限制,同时官员品阶繁多,导致多数地方官员难以专注于地方政务,而是追求表面的政绩以谋求升迁。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员往往将政务委托给师爷和胥吏处理。因此,明清时期的地方政治实际上由师爷和胥吏所主导。在司法实践中,胥吏更是能够操纵法律,从中牟取不正当利益。因此,明清时期的“胥吏之害”成为政治领域的一大问题。特别是清代,后世学者对其评价为“与胥吏共天下”。明末清初学者在总结明亡教训时,指出了地方政治弊端的核心在于“胥吏之害”。[1][2][3][4][5] 解释
胥吏
xūl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