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苏里号战列舰-抖音百科
密苏里号战列舰(英文:USS Missouri )是二战期间美国完成的第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舷号:BB-63),也是其最著名的一艘战列舰。密苏里号在 纽约海军造船厂建造 1940 年订购,并于 1944 年 6 月投入使用,长 887 英尺(270.4米),排水量 58,000 吨。这艘船携带了九门16英寸火炮的主炮,每门炮都可以发射2,700磅(1,200公斤)的炮弹,射程为23英里(37公里)。它由八台锅炉提供动力,转动四台蒸汽轮机,每台蒸汽轮机都连接到一个单独的螺杆上,速度能够超过 30 节(35 英里/小时 [56 公里/小时])。在二战期间,密苏里号上配备了多达2,500多名士兵[1][4][3] 1945 年 2 月和 3 月,该舰被分配到太平洋战区的各个航空母舰特遣部队,并在硫磺岛和冲绳登陆期间参加了岸上轰炸。1945 年 5 月,它成为小威廉·哈尔西海军上将领导的美国太平洋第三舰队的旗舰,并于 1945 年 7 月加入了对日本本土的轰炸。1945年9月2日,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 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密苏里号因此而闻名于世。1950年到1953年期间,密苏里号在朝鲜战争进行了岸上轰炸并在航母群中服役。1955 年,密苏里号战列舰退役,退役后成为华盛顿州布雷默顿海军造船厂的旅游景点,直到1986年,罗纳德·里根总统为加强美国海军海外军事计划的一部分,密苏里号战列舰被重新启用服役。密苏里号装备有地对空导弹和巡航导弹以及强大的主炮,在1990-91年的波斯湾战争中服役。它于1992年再次退役。1999年,它作为密苏里号战列舰纪念馆开放,靠近夏威夷瓦胡岛珍珠港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国家纪念馆。[1][2][3]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全球局势紧张,海军军备竞赛日益激烈。当时正值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该条约限制建造新战列舰的吨位和主炮口径。为了应对这一限制,美国开始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始考虑研制新型战列舰以增强其海军实力。美国海军对之前建造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性能并不满意,主要是排水量偏小,限制了性能的提高。因此,美国需要一种排水量更大、火力更强的战列舰。基于以上环境背景和需求,美国开始研制新的依阿华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装备了9门406毫米主炮、厚重的装甲防护和先进的雷达和火控系统。这些改进使得依阿华级战列舰成为了二战期间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依阿华级系列战列舰原计划有六艘,但最终取消了两艘,最终只有四艘。 1939 年,随着世界大战开始蔓延至欧洲,该级舰由美国政府正式下令建造。而密苏里号则是继衣阿华号战列舰(BB 61)、新泽西号战列舰(BB 62)和威斯康星号战列舰(BB 64)之后,该级舰的最后一艘,也是最著名的一艘。[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