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本贞(1915年—1974年),北京人,京剧琴师。[1]
人物经历
汪本贞自幼习琴,早年师从张春芳先生学唱京剧花脸(净行),艺名源奎,与王泉奎为同门师兄弟。青春期变声后,改学京剧胡琴(京胡),并拜师张玖先生,后追取陆砚亭、徐兰沅等艺术之长。他曾在京剧科班富连成担任琴师,为裘盛戎、李世芳等“盛、世”字辈学生演出操琴,期间常向裘盛戎长兄裘振奎问艺,还旁观过裘桂仙老先生在家指导盛戎演唱。他也曾先后为金少山、王泉奎、裘盛戎、奚啸伯、言慧珠、周啸天、李万春、徐东明等名家伴奏。 1947年,裘盛戎在筹办自己挑班的《戎社》时,专门请汪本贞来操琴,自此,两人开始了有合有分、长达几十年的合作。1949年起,汪本贞与裘盛戎展开了更为长期稳定的合作。1952年,裘盛戎出任北京京剧二团团长,汪本贞随其到北京京剧二团工作。后来马连良回国,北京京剧一团、北京京剧二团、北京京剧三团合并成北京京剧团(即现在的北京京剧院),汪本贞便在团里继续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汪本贞曾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音乐创作。他的学生有宋士芳(中国国家1级演员)和叶瑾良等。他的儿子汪叔夜从小学琴,青年时拉过中央乐团《交响音乐沙家浜》里的京剧胡琴,女儿是汪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