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碗

满族人家最平常的菜肴
满族八大碗是满族人家最平常的菜肴,早先的满族八大碗只在满族人家食用。清朝乾隆期间,正值鼎盛时期。“满汉全席”在饮食业得到发展,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满族八大碗被纳为满汉全席之一下八珍。《汉族旗人祭礼考》记载:宴会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年、节、庆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liū]等烹[rèn]手法。[1]
其中“阿玛尊肉”俗称努尔哈赤金肉最为代表性,此菜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流传下来的。[1]
八大碗往往用于宴客之际,每桌八个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时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八大碗前的凉碟酒肴,是六个或十二个干、鲜冷荤。八大碗席面,可有凉菜,也可不带。[2]

八大碗的由来

八大碗源于流水席,传统婚丧嫁娶,乃至社日等,都需聚众而餐,这是与唱大戏同样重要的民间庆典,由于场面、桌椅、碗筷等数量不够,只好采取“随来随吃,吃完即走”的方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