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斗寅

民国时期湖北省政府主席
夏斗寅(1884年-1951年6月),字灵炳,湖北麻城县(今麻城市)人。曾任民国时期湖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1][3][4]
夏斗寅早年入湖北武备学堂学习,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后被分配进入湖北新军32标队从军。[5]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4]1911年率部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6]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后,夏斗寅自任鄂军司令,进驻长沙。1926年秋,夏斗寅率部参加北伐战争,进占武汉后,夏斗寅的鄂军第一师,改称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夏斗寅仍任师长,夏斗寅自觉功高却无擢升,因此心怀不满。1927年5月,夏斗寅发动叛乱,反对武汉国民政府,后被叶挺等部击溃。1928年底,新编第十军整编为陆军第十三师,夏斗寅任师长,奉蒋介石令移防至湖北。1930年初,夏斗寅任武汉警备司令,并在中原大战中击溃阎锡山部。[4]在担任武汉警备司令期间,夏斗寅曾残忍屠杀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7]1932年夏斗寅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后被蒋剥夺兵权并辞去湖北省政府主席职务,挂“剿总”上将衔总参议的闲职。[4]1951年6月,夏斗寅逝于香港[8]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夏斗寅出生于湖北麻城县木子店夏家塆,乳名金开。父亲系乡里农民,早年病故。母亲梅氏,教子甚严,她常对人说,我一定尽全力将金开培养成材,使其不负他先父的期望。梅氏日间拾松枝做灯火,夜间帮人织麻纺线,维持母子生活。夏斗寅曾在一朱姓先生门下读书,后因生活困窘,学费无着,被迫中途辍学。稍后,母亲梅氏又病死,夏斗寅只得靠祖父母抚养。夏斗寅成人后,体格魁梧,孔武有力,喜活动,好交游,为人懒散,不事生产。1900年,夏斗寅第一次离开家乡,浪游至武昌,入湖北武普通学堂。毕业后到当时的湖北新军第八镇三十标当了一名司书[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