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偃(约前697-前629年)姬姓,狐氏,字子犯。是晋文公的舅舅,晋国重臣,又称舅犯、咎犯、臼犯。[1]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晋文公的股肱之臣。[2]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二十二年),骊姬之乱引发晋国混乱,狐偃力劝重耳流亡外国,并随重耳流亡十九年,期间历经艰辛,但始终不离不弃。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元年),秦 穆公派兵护送重耳回晋国复国,狐偃随行。在黄河岸边,重耳下令扔掉破烂物品,狐偃闻听长夜痛哭,劝重耳不要嫌弃劳苦有功的人。重耳知错后,与狐偃盟誓,共同渡河到曲沃即位,是为晋文公。[2]
人物经历
辅助重耳
公子重耳少年时期便受教于狐偃,赵衰等,狐偃随重耳出亡时,已逾花甲之年,仍不辞劳苦,夹辅重耳,为他出了很多计策,使重耳最终得以返回晋国,宏图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