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庆(1068—1127年)是北宋时期的武将,出生于保安军金明县(今陕西省志丹县)。他是名将刘光世的父亲,出身于将门世家。[1] 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刘延庆数从西伐,立战功,以功累迁相州观察使、龙神卫都指挥使、鄜延路总管。政和六年(1116),泾原路主将种师道统领陕西、河东七路之师进攻臧底河城(伪洪夏军),刘延庆带领鄜延兵参战,韩世忠斩获三级。刘延庆迁泰宁军节度观察留后,改承宣使。政和八年(1118),韩世忠随刘延庆至天降山筑新城,击退前来阻扰的夏军,斩首数级。宣和四年(1122年),刘延庆率十万大军北攻辽,但纪律松散,部伍不整。在良乡遭遇辽军,宋军大败,刘延庆闭垒不战。后退至芦沟河南,因辽军虚张声势而恐慌南逃,导致士卒大量死伤,军资尽失。最终,刘延庆退守雄州,因丧师之罪被贬至筠州。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到达汴京城下。 刘延庆分部守京城,城破,引秦兵万人夺开远门以出。靖康二年(1127)正月,刘延庆至龟儿寺,为追骑所杀。
人物生平
出身将门,多次与西夏作战,累迁鄜延路总管、泰宁军(兖州)和保信军(庐州)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