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傅良-抖音百科
陈傅良(1137年~1203年)[1],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是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2][3] 陈傅良生于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4]出身平民,父亲陈彬是塾师,九岁时父母双亡,由祖母养大,早年以教书为业。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陈傅良随薛季宣[a]于江苏常州就读。[6]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陈傅良中进士。在仕途上,他曾先后担任过太学录、福州通判、知桂阳军、湖南转运判官、吏部员外郎、起居舍人、嘉王府赞读、中书舍人等地方与中央官职,直至宋绍熙四年(1193年)十月兼直学士院,仕途达至顶峰。[7]同年冬,赵汝愚和韩侂胄争权,韩侂[tuō]胄得势,陈傅良因同情支持赵汝愚的朱熹而受到韩侂胄的排挤。[5]宋庆元三年(1197年)三月,陈傅良被任命为集英殿修撰,后又晋升为宝谟阁侍制致仕,后卒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7][8][4] 陈傅良是永嘉学派[b]的主要代表之一,为学主“经世致用”,反对性理空谈。同时,陈傅良为学精密,从三代、秦汉以下无不研究,一事一物,必致其极。[3][10]其遗著有《诗说》《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读书谱》《西汉史钞》《历代兵制》《永嘉先生八面锋》和《止斋文集》等。[10]其中,《八面锋》为宋孝 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3] 人物生平
陈傅良生于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其先自闽徙温州瑞安县帆游乡湗[fèng]村里,至公八世矣。曾祖靖,祖邦,父亲陈彬为塾师。九岁时父母双亡,兄弟姐妹靠祖母抚养成人,家境贫寒。26岁便在温州茶院寺等地教书,教学方法极好,前来学习的人很多,他不拘泥于旧说,常有自己独立见解。叶适曾记述他教书的情况说:“公未三十,心思挺出,陈编宿说,披剥溃败,奇意芽甲,新语懋[mào]长。士苏醒起立,骇未曾有,皆相号召,雷动从之。虽縻[mí]他师,亦借名陈氏,由是其文擅于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