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施卡·马丁·菲舍尔(Joseph Martin Fischer),1948年4月12日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德国绿党元老级人物,曾担任德国前外长、前副总理。[1] 1983年约施卡·马丁·菲舍尔担任德国议会绿党议员。1985年,约施卡·马丁·菲舍尔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州级红绿联盟(1985-1987年)的德国黑森州环境部长,1991年约施卡·马丁·菲舍尔再次出任黑森州环境部长,随后再次成为议会议员,担任绿党两位主席之一。约施卡·马丁·菲舍尔于1998年出任德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1999年在以和平主义为主的绿党内,约施卡·马丁·菲舍尔支持德国参加科索沃战争。2005年,约施卡·马丁·菲舍尔被批评者指责粗心地放松了对乌克兰签证规定的控制,从而允许许多来自东欧的非法移民以假身份进入欧盟,从而辞去所有职务。[2]2005年年议会选举后,绿党未能成为执政党,遂退出政坛,成为独立新闻评论员兼企业顾问,活跃在经济领域。[1] 约施卡·马丁·菲舍尔在具体外交政策实践中,坚持与盟国协调行动。1999年3月,在欧盟因其委员会引咎集体辞职而陷人危机时,德国与法国紧密合作、协调行动,从而使危机得以化解,德法合作还促使,同年3月26日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就2000年议程达成最后协议。同年3月底,约施卡·马丁·菲舍尔在柏林主持召开了亚欧25国外交部长会议,对亚洲大多数国家进行结构改革以对付金融与货币危机表示了欢迎,并代表欧盟坚信亚洲将再次出现经济增长势头。[3]2021年6月约施卡·马丁·菲舍尔撰文说,将西方和中国的关系类比为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是具有误导性的,而且很危险。约施卡·马丁·菲舍尔强调,考虑到中国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以及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那些认为可以将中国孤立起来的想法是荒谬的。[4] 约施卡·马丁·菲舍尔重视和强调德国外交政策的可信性、多边性与自我约束,这是德国外交政策连续性的根本表现;还表现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这对没有像施密特、根舍等德国老一辈政治家那样,经历过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后,的一代新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约施卡·马丁·菲舍尔入主德国外交部,冲击了那里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僵化局面和等级制度,不少原来对绿党外交部长疑虑重重的,非绿党外交官也都承认约施卡·马丁·菲舍尔有了一个良好开端。[3]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