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炭-抖音百科
历史
昔日的“火炭”倚山临河,水退时为滩,故称为“河滩”或“可滩”,按客家话即为好的滩,其后因口音问题,误称为“火滩”,一音之转更被称为“火炭”,一直沿用至今。邻近乡村组成“火炭约”方便村与村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包括火炭、拔子窝、落路下、河沥背、九肚、石寮[liáo]洞、山尾、黄竹洋、长沥尾、凹背湾、龟地、禾寮坑、赤坭坪、马料等村。 “火炭”村民姓郑,原籍广东省五华县,避乱迁居博罗县,后因民贫地瘠,于清雍正年间(约1730年)再移居现址。早期村民多从事耕种,部份饲养家禽,以自用为主,甚少担到九龙出售。 屋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