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属

木兰纲十字花科下的属
拟南芥属(学名:Arabidopsis)是十字花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15种,主要产自亚洲欧洲。拟南芥属的植物茎直立或近倾斜,常自基部发出数条,茎生叶有柄或无柄,全缘或有齿,基生叶莲座状,全缘。花瓣白色,淡紫色或淡黄色,雄蕊6枚,花丝无齿,花药长圆形或卵形。长角果近圆筒状,开裂,果瓣有1中脉与网状侧脉。模式种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植物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工程研究。

植物学史

双名法的创立人,瑞典分类学大师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其巨著《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1753)中列出了南芥属(Arabis L.)和大蒜芥属(Sisymbrium L.)两个属,而原来拟南芥属中的一些植物分散在这两个属,甚至碎米荠属(Cardamine L.)之中。1842年,德国植物分类学家G.Heynhhold把南芥属和大蒜芥属的一些种类分离出来,另立“新属”拟南芥,学名为Arabidopsis,它是由Arabi(南芥)+opsis(希腊语“相似”)组成,意思是与南芥属相似,故名拟南芥属。

形态特征

一年、二年或多年生草本,无毛或有混杂的单毛与分枝毛。被单毛,兼有具柄2-3叉毛。具匍匐茎或木质化根茎;茎直立或近倾斜,常自基部发出数条,通常上部无毛。茎生叶有柄或无柄,全缘或有齿,稀大头羽裂;基生叶莲座状,全缘、有齿或羽裂。萼片斜向上展开,近相等;花瓣白色,淡紫色或淡黄色;雄蕊6枚,花丝无齿,花药长圆形或卵形;侧蜜腺环形或半环形,中蜜腺为瘤状,常与侧蜜腺汇合;雌蕊子房无柄,花柱短而粗,柱头扁头状,很少近2裂。长角果近圆筒状,开裂;果瓣有1中脉与网状侧脉,隔膜有光泽。种子每室1行或2行,种子卵状,近光滑,棕色,遇水有胶粘物质;子叶宽长圆形,背倚胚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