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又名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是由清华大学与北京市共建共管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1][3]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5]于2014年11月28日开业,[1]占地面积94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a][2]医院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地区,[1]医院院长为董家鸿。[6] 2015年11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正式为医保患者服务,医保号为21110130。[1][2]2017年6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实现异地医保直接结算。[1]2021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获批成为智慧健联体关键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1]2022年7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启动了智慧病房建设项目,未来将实现住院病区各个流程、场景的智能化,实现病区内实时过程质控、实时监控预警。[7]2023年8月3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国际医疗部正式运行,国际医疗部门诊、病房同步投入使用。[8]截止2024年5月24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一期开设1000张床位,二期新增500张床位。[1]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已经形成了涵盖内科部、外科部、妇儿部、专科部、急重症部、医技部、全科与健康医学部的7大医疗部和50余个临床医技专科。[a][1]2024年5月24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团队与其他团队成功将一只8基因编辑猪的肝脏及肾脏同时移植到一位脑死亡患者体内,属全球首例。本次研究成功证实了基因编辑猪器官在人类器官联合移植中的可行性,为深入研究、改进异种移植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9] 2020年10月,中国医院院长质量管理高峰论坛暨中国医院质量管理最佳实践案例分享大会在北京举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护理部参赛项目分别荣获第二名和第三名。[10]2022年4月19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获得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11]
历史沿革
2014年11月28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开业,一期开设1000张床位,次年11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正式为医保患者服务,医保号为21110130。[1][2]2017年6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实现异地医保直接结算。[1]在2018年1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获批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次年12月30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工程正式奠基,规划新增500张床位。[1]2021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获批成为智慧健联体关键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1]同年11月25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正式成为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北京市医保人员无需选择定点即可实时结算。[1]2022年7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启动了智慧病房建设项目,未来将实现住院病区各个流程、场景的智能化,实现病区内实时过程质控、实时监控预警,[7]同年9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获批为国家卫健委首批外科基础技能提升培训基地。[1]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工程主体结构于2022年12月23日封顶,项目建设全面转入二次结构、室内外装修等施工阶段。[12]2023年8月3日,北 京清华长庚医院国际医疗部正式运行,国际医疗部门诊、病房同步投入使用,[8]同年11月1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通过国家智慧服务三级评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