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蒸发理论

1916年卡尔·史瓦西发现的现象
黑洞蒸发理论是1916年由卡尔·史瓦西发现的,外文名是Black Hole,黑洞是宇宙中最奇特和神秘的天体,它是超强引力源,时空的扭曲者,其超强引力使得连宇宙中跑的最快的光都会被它拉住,而逃不出它的“魔掌”。它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形成的“洞”,在不断地吸积着周围的物质,质量增加,还是空中的“强盗”,光子的“牢笼”。它贪得无厌,永不停息地吞噬着周围的一切,这就是黑洞的经典图像。
‌卡尔·史瓦西提出的黑洞蒸发理论‌是由史蒂芬·霍金在1974年进一步发展的。霍金辐射的概念挑战了黑洞作为宇宙中永不消亡的天体形象,揭示了黑洞实际上会以辐射的形式极其缓慢地失去能量,这个过程被称为霍金辐射‌。[1]

历史辉煌

在1974年,史蒂芬霍金发现了黑洞的蒸发现象,从而改变了黑洞的经典图像:黑洞已不是完全“黑”的,也不单纯是个“洞”,它既可以通过吸积物质使质量增加,也可以向外发射物质,而使质量减小。
量子力学里,真空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场,粒子或能量。量子真空是一种能量为最低的状态,它只是被称作“真空”而已,实际上能量为零的状态是不存在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