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

清末小说家
刘鹗(1857~1909)晚清文学家、金石专家、小说家,原名孟鹏,字云博,后更名为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作为最早治甲骨学的学者,他搜罗龟甲,著有《铁云藏龟》一书,是研究甲骨文的重要文献。他著作的长篇小说《老残游记》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中国的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社会的缩影。此外,《老残游记》初编自序、《老残游记》二编自序以及《老残游记》初编卷一至卷十七的评语,是重要的小说理论资料。[1][2]
刘鹗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通才,不仅是天生的文字能手,还是中国最早的实业家之一。他自幼聪颖,致力实业,对医学、数学等都有研究,从事经商、行医和开书局。光绪十四年(1888)以献策治理黄河决口受赏拔,被保举授知府衔,后曾应英国公司聘筹备开采山西矿山,在北京、杭州天津上海等地开设多家工厂。1887年黄河决口,久堵不成,刘鹗获悉后关闭了自己的厂子参与治河,堵塞了决口,被朝廷“以知府任用”,由此他写出《治河五说》《治河续说》,绘制了《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成了水利专家。庚子事变中,他出资购粮于俄军,贩济难民,被清廷以“私盗太仓粟”罪名拘捕,流放迪化。他在流放期间写出的《人寿安和集》因病故没能完成。刘鹗还精心钻研过算术,写出了《勾股天元草》和《孤三角术》。[1][2][3]

人物生平

出身家学

刘鹗出身于官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