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暨

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韩暨(159年-238年4月10日),字公至,是汉末至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政治家。他是西汉韩王韩信的后代,出生于南阳郡堵阳县(今河南方城东)。韩暨早年被举为孝廉,但多次辞谢官职。后来,他被荆州刘表任命为宜城长。在丞相曹操平定荆州后,韩暨转任丞相士曹属、乐陵太守和监冶[]者等职务。在担任监冶谒者期间,他推广使用水排代替马排,大大提高了冶炼效率,因此受到褒奖并被任命为司金都尉。后来,他被封为宜城亭侯,并升任太常,进一步封为南乡亭侯。晚年因年老而辞去职务,拜为太中大夫。景初二年(238年),他升任司徒,但不久后去世,享年八十岁,谥号为“恭”。[1]

人物生平

为父报仇

韩暨是西汉诸侯王韩王韩信的后代。祖父韩术,曾任河东太守;父亲韩纯,曾任南郡太守。
韩暨的同县豪族陈茂,曾经诬陷中伤韩暨父兄,几乎令他们被判死刑。韩暨表面上没有反应,但却暗地里储钱及寻找死士,最终杀掉陈茂,以他的人头墓祭祀父亲,韩暨亦因此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