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廉

清末民初时期画家
居廉(1828~1904),清代晚期书画家,中国近代岭南地区著名的国画家,字士刚,号古泉,别号隔山樵子,晚号隔山老人,广东省番禺县隔山乡(今属广州市海珠区)人,和其从兄居巢并称“二居”。[1][2][3]居廉擅画草虫花鸟、临摹山水、人物,也精于尺头画。[4]
居廉父母早逝,九岁开始,随居巢生活,文化底蕴深厚的居巢,是居廉丹青启蒙、人生教诲的恩师;[4]大约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居廉随居巢赴广西张敬修营中,张敬修是“二居”艺术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居廉在可园和道生园期间是艺术创作的兴盛期,这一时期所作之书画极精,画艺臻于化境,但这段时间的传世作品并不多;同治三年(1864年),张敬修在可园病卒后,居氏兄弟回到了故里。居廉还乡后不久,即用多年积蓄在所居住的隔山修建了一座供自己写画与授徒的庭园,因种了十种香花,故名“十香园”;居廉自1865年起,便在十香园设馆授徒,到了晚年,画名日盛,求画者踵接。[5]
居廉,善画花鸟、草虫及人物,尤以写生见长,在继承和发展恽寿平没骨画法基础上,广泛运用了撞水和撞粉法,开艺术新风。居廉对岭南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开创“折衷画派”(后世称“岭南画派”)的高剑父陈树人是居廉晚年的学生,著名的外销画画家关作霖的后人关惠农(1878~1956)也是居廉的学生。[1]居廉的代表作品有《花鸟人物山水册》等。[6]

人物简介

居廉(1828-1904),近代岭南地区著名的花鸟画家,与从兄居巢并称“二居”。字士刚,号古泉,番禺隔山乡(今属广州海珠区)人,因别号隔 山樵子,晚号隔山老人。初从堂兄居梅生学画,每日以暇,挟丹青,游野次,或登山临水,追模花鸟草虫诸生物,务得其神似,又专志习南田老人没骨画法,或取法于沈石田,又刻印曰“宋孟之间”宋为藕堂光宝,孟为丽堂觐乙,不忘师也,清慈禧西太后寿诞,广西巡抚王之春请其画百花寿屏以献,以是名动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