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韐
北宋末年大臣
创建同名条目
条目
历史版本
编辑
刘
韐
[
gé
]
(1067年-1127年),字仲偃,福建
武夷山市
崇安人,
北宋
末年大臣。1094年
进士
,历任
丰城
尉、陇城令、
陕西
转运使
、集贤殿修撰、
崇福宫
提举、越州
知州
、
河北
、
河东
宣抚参谋官、
建州
、
福州
知州、
荆南
知州、真定府守、河北、河东宣抚副使、京城四壁守御使。1127年,
开封
失陷,刘韐被
金人
俘虏,但他不屈服,于
靖康
二年自缢而死,享年61岁。
建炎
初年,被追赠
资政殿
大学士,谥号“忠显”。
人物生平
解救灾民初显才能
刘韐,
刘氏
138世祖,宋崇安县(今
武夷山市
)人,字仲偃、潜衮。他从小就在当时
被誉为“东南儒宗”的父亲
刘民生
教育下成长起来。刘民生学识渊博,对官场的轻民态度十分不满,走讲学的道路。他的正直和学识,对刘韐产生极大的影响。刘韐悉心求学,很快就入了太学,宋
元祐
九年(1094)考上了
进士
,他决心为民办事,报效国家。年轻的刘韐不久就被委派到
江西丰城
县当
县尉
,从此走上了军政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