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鳌(1830年—1886年),字魁峰,又字鼎臣,回族,清甘肃河州(今临夏)人,是清末回民起义军前统帅,后降清,官至补用总兵,赐号“勒尔津巴图鲁”。[1][2][3] 马占鳌年少时,在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钻研伊斯兰教经典,毕业后回家。他在24岁起,至大河家清真寺掌教开学。同治二年(1863年),马占鳌相约马海晏在西乡起兵反清,后被推举为统帅。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马占鳌率众攻破河州城,后在黄河、洮河流域进行反清斗争。同治九年(1870年),马占鳌因内部首领间彼此不服,劝说无效,辞去主帅职位,率部退守大河家。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马占鳌应马海晏、闵殿臣等之请,复出担任统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马占鳌率领反清联军与清军在太子寺新路坡展开决战并获胜。大败清军后,马占鳌乘机降清,其部队被编为马队三旗,受任督带,兼中营管带,归河州镇节制,同清军一起镇压反清军。光绪十二年(1886年)二月二十一日,马占鳌病故,终年56岁,受封建威将军。[2][1][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马占鳌年少时,在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苦心钻研伊斯兰教经典,毕业后回家。他在24岁起,至大河家清真寺掌教开学。[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