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向平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邹向平,1951年出生,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教学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人物简介

邹向平,出生于音乐世家,五岁学习钢琴,1964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1970年毕业后下乡锻炼,后到阿坝州文工团工作。1971年入伍,服务于沈阳军区话剧团、歌舞团,作乐队演员。 1980年转业回四川音乐学院任教。1985至1989年在四川音乐学院攻读作曲、作曲技术理论硕士,1989年在四川音乐音乐学院取得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1—2002年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任副教授,音乐系主任。先后获得省国内、国际作曲比赛、以及教育成果方面的十多项重要奖项。任教二十六年,潜心致力于教学改革、学术研究和创作,成绩显著。1997年至1999年,曾用一年零四个月在美国名校研修和讲学。是目前省内和国内作曲和技术理论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作曲家。担任作曲主科、配器和复调音乐基础大课的本科教学和以上三个方向的硕士导师。邹向平具有多方向的专门技术课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
获奖情况获奖项目有:“圣卡罗杯"全国(中小型)钢琴作品比赛优秀奖(2007),四川省第五届巴蜀文艺奖荣誉奖两项(2006),2006年国家舞台精品评选前三十强《水仙之恋》(大型曲艺)主要作曲,全国音乐作品评选第十一届(室内乐)作品奖和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奖(2005),“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评选入选(2004),四川省第二、三届巴蜀文艺奖音乐作品奖(1995、1998)四川省第六届“蓉城之秋"管弦乐创作一等奖(1996),“喜马拉雅杯"中国风格钢琴曲国际作曲比赛第一名(1995),《鱼[]祭》获“黑龙杯"全国管弦乐作曲大赛特别奖(1992),台湾省第二届征曲(管弦乐)比赛佳作奖(1993)等十多项作曲获奖和荣誉。 1987年至1999年,分别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ACC)和“基督教亚洲高教联合基金会"的学者访问和研助奖金。曾应邀参加音乐作品首演和演出的地方有: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音乐节,纽约林肯音乐厅,西雅图艺术馆,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迈阿密大学。创作的音乐作品在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佩斯第五届音乐节(2002),韩国首尔的“中韩作曲家"音乐节(2006)上受到欢迎。并受到2007年澳大利亚布瑞斯本音乐节的创作和演出邀请。其他作品有:现代川剧《三杠爷》,《好女人与坏女人》的配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闭幕式的部分音乐创作,电视电影《热巴》音乐作曲等。
学术成果2007年春,应邀出席在新西兰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亚太音乐节”,发表论文《四川川剧高腔音乐的艺术特征》。2006年秋,获得四川省文联颁发的两项创作荣誉奖。2006年春,赴韩国参加“中韩作曲家音乐创作交流”,发表作品《回应》。2005年,作品《川腔》获得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铜奖。室内乐《帮、打、唱之变奏》获得第十一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优秀作品奖。2003年,《即兴曲-侗乡鼓楼》获得由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评出的“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殊誉。2001-2004年,两首作品在《21世纪中国儿童钢琴优秀作品征选》(上海音乐出版社)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