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家(1643年12月6日-1709年4月29日),孺名竹,名百学,后来又改成百家,字主一,号不失,又号耒史,别号黄竹农家。[1]清初浙江余姚通德乡(今属梁辉镇)黄竹浦人。国子监生,黄宗羲第三子。[2][3] 研习天文、历法、数学。康熙十九年(1680) ,明史馆聘黄宗羲赴京预修《明史》,以年老辞。以所学撰《天文志》.《历志》数种。能传父学,其父晚年著述常口授,辄执笔代书,并续修《宋元学案》,未竟而卒。好拳术,师事拳家王征南,承其传,著《内家拳法》。又师事梅文鼎,习推步法,撰《勾股矩测解原》。晚年得耳疾,左目损光,仍著述不辍,又著《明文授读》《体独私钞》《王刘异同》.《夷希集》《北游纪方》等。[3][4]
人物经历
生当离乱中,自幼失学。两岁的时候,遭“甲申之变”,内忧外患,他的父亲黄宗羲为抗清奔波,漂泊不定的生活,以至于小百家到了成童之年,也没开始读书。六七岁时才开始读些四书五经 和句读。[5][1]
崇祯十六年(1643)十二月六日,黄百家出生于浙江余姚,父亲是黄宗羲,母亲是叶宪祖之女叶氏(字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