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星体

宇宙空间细小的岩石颗粒
微流星体(也称为微陨星、微流星或流星尘)是宇宙空间中的微小岩石颗粒,通常质量不到1公克。它们是微小的流星体,穿越地球大气层后依然存在,并能到达地球表面。

内容简介

微流星体非常小,它们来自于岩石或更大块碎片的碎裂物,典型成分是金属,通常产生于太阳系形成之际。在太空中,特别是在地球的附近,普遍存在着微流星体。这些微粒对太空风化过程起到了主要作用。当它们撞击月球或者没有大气层的天体水星小行星等)的表面时,会造成这些天体表面的熔解与蒸发,导致模糊、变暗等光学变化。
为了更加了解微流星体的散布状态,许多空间探测器(包括月球轨道1号、月球3号、火星1号和先锋5号)都曾经配备微流星体检测器。当流星体仍保持在稳定的轨道时,微流星体可能已经朝向地球掉落,并且它们有可能提供太阳星云在毫米尺度上的加热过程的信息。
微流星体只能在南极等没有沉积作用的地区搜集。将冰雪融化、过滤,就可以收集到用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微流星体。在1970年代,高空飞机开始搜集这些微流星体,这些从同温层收集的行星际尘埃已经成为研究外星物质构成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