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验

中国先秦哲学术语
参验是韩非子提出的一种认识论,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参”意为比较,“验”意为验证,“参验”则是通过考查比较的方法,验证认识是否正确。[1][2]
“参验”一词最早出现可追溯到战国魏文侯时期,之后庄子荀子对其进行了阐发,荀子在“参验”的同义之上提出了“符验论”。[3][4][5][6]韩非继承了荀子“符验论”和老子的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摒弃了墨家的“三表说”,发扬了墨家以功用为实施方法的目的功利主义,提出了“参伍之验”,首次将考查比较的方法用“参验”二字表述出来,并成为韩非思想体系的方法论之一。[7][2]
韩非的“参验论”不论是在自己的思想体系中还是对后世的影响中,都具有重要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君主集权制度,形成了秦汉时期就事论事、重视历史经验的新的文辞风格,还是史学领域考证的根本方法之一。[5][8][9]但韩非的“参验论”服务对象主要为君王,也使其理论带有较大的局限性。[10]

提出者

韩非(约前280年[a]—公元前233年)[11],又称韩子[b]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12]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散文家,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