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林

江西地方红军创始人
李文林(1900—1932.5.30),男,汉族,原名周金堂,后改名周郁文,[1][2]南昌起义后化名李文林,[3][4][5]江西吉水水田乡石鼓村人。[6][7][8]他是江西地方红军创始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9][10][11]1930年1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一旅党代表。[12][13][14]

人物生平

李文林(1900—1932),江西吉水人,1921年考入江西省立法政专门学校。1923年1月,在南昌参与组织江西民权运动大同盟,任庶务部副主任,3月参加"江西马克思学术研究会"任书记,是南昌青年革命活跃人物,和当时青年才俊如袁玉冰、方志敏、龙超清相当熟悉,1923年3月北洋军阀江西督理下令逮捕袁玉冰、赵醒侬等人,脱险后随赵醒侬、方志敏去南京,袁玉冰被俘。1923年3月至1925年7月资料不详,可能在南京上海一带参加共青团活动并加入了共青团。1925年7月在上海参加黄埔军校第四期入学考试,入经理科,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4日毕业后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并随军北伐。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江西省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1923年3月,参加江西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江西民权运动大同盟,是学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1925年秋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9月回江西开展革命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曾在国民革命军教导团任教官,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李文林是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1927年8月南昌起义后,奉命在赣西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任中共赣西特委委员兼秘书长。9月奉中共特委指示,将赣西工农红军第七、第九两纵队改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任团党委书记兼团长。1929年2月,赣南十五、十六纵队在兴国县劳莲塘圩会师,李文林与特委雷震根据当地革命斗争的需要,将这两纵队改编为红军独立第四团。同年6月,任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四团行动委员会书记兼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