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角龙科

爬行纲鸟臀目
原角龙科(学名:Protoceratopsidae)是鸟臀目角龙亚目的一科恐龙,学名取自希腊文,意思为“第一种脸上有角的”。它们在外表上类似血缘关系极接近的角龙科,但通常体型较小、较为原始。到目前为止,原角龙科都在晚白垩纪的亚洲耐梅盖特组发现,地质年代相当于9960万到7060万年前。原角龙科是在1923年由沃特·格兰杰(Walter W. Granger)与威廉·葛莱谷瑞(William K. Gregory)建立。

形态特征

原角龙科的恐龙全长不到3米,头上还没有演化出角,只是在鼻骨上有个小小的突起。颈部的骨板已经变得很大,形成颈盾。嘴鼻部很像鹦鹉嘴龙,但要大一些。嘴的前部生有牙齿,用来采食植物的枝叶以及多汁的茎根。四肢短小,身躯肥胖。原角龙的脑袋和躯干都很大。它的喙长得像鸟的一样,嘴的前部没有牙,但在嘴里两侧长着牙。原角龙的头上长着个褶边一样的装饰,雄性的比雌性的大些。

生活习性

原角龙科的恐龙是群居生活的,它们把小恐龙生在自己的窝里。原角龙的脑袋中等大小,所以它们有点聪明。它们走路用四只脚,走得比较慢。人们曾发现过一个原角龙的墓地,里面有从成年到幼体的许多骨架化石,说明原角龙是一种以家族为群体生活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