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属新喀里多尼亚(法语:Nouvelle-Calédonie[1],英语:New Caledonia[2])是法国在太平洋的海外属地,[4]位于南太平洋地区美拉尼西亚群岛的南端,西隔珊瑚海和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大陆相望,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岸相距约1500千米。[4] 法属新喀里多尼亚是古冈瓦纳大陆的一个碎片,约在6600万年前与澳大利亚分离,朝东北方向漂移,并于5000万年前左右到达现位置。由新喀里多尼亚岛、洛亚蒂群岛和切斯特菲尔德群岛组成。其中新喀里多尼亚岛面积最大,约占新喀里多尼亚面积的88%,该岛呈西北-东南走向,长380千米,宽50千米,平地较少,两列平行山脉纵贯全岛,最高峰帕涅山高1628米,最长河流迪亚霍特河长约90千 米。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分干湿两季。[4]法属新喀里多尼亚于1774年由英国人詹姆士库克发现,并把它命名为新喀里多尼亚,喀里多尼亚是苏格兰的拉丁语称谓。1843年,英国派专员到该岛。1853年,新喀里多尼亚沦为法国殖民地,1946年,新喀里多尼亚成为法国海外领地。[5]1976年成立政府委员会,允许领地政府享有处理部分内部事务的自治权。1979年法国解散政府委员会,直接对新喀里多尼亚进行统治。1986年通过大会表决,新喀里多尼亚被联合国认定为非自治领土名单,当地居民享有自治权。1999年法国逐渐将大部分权力移交给北方、南方和洛亚蒂群岛三个自治省,确保新喀里多尼亚享有充分自治权。[4] 截至2024年5月,该地区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9.3万。[3]主要包括美拉尼西亚人、欧洲人后裔和波利尼西亚人等。主要信仰基督教和新教。官方语言为法语,当地居民使用美拉尼西亚语和波利尼西亚语。首府为努美阿。[4]当地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衣业、畜牧业、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其中工业是支柱性产业,镍矿储量占世界的20%~25%,居世界第一,1999年镍的出口收入占全部出口收入的89.3%,铬、铁、银等矿藏也相对丰富。农作物主要包括玉米、马铃薯、山药和椰子等;畜牧业主要包括牛羊肉、猪肉和皮革出口等;渔业主要包括捕捞金枪鱼和对虾,大部分出口日本;工业主要包括镍矿、铬矿和铁矿的开采,以及食品加工和木材加工,其中木材加工以檀香木最为名贵;旅游景点和项目主要包括洛亚蒂的珊瑚堡礁、松岛的水上运动和新喀里多尼亚岛的心形红树林等。主要交通方式有公路、 水运和空运,其中水运和空运均开设有各岛间航线和国际航线。[4] 历史沿革
最早的居民来自巴布亚和波利尼西亚群岛。1774年由英国人詹姆士发现。1843年,英国派专员到该岛。1853年沦为法国殖民地,后与塔希提岛合并。1884年成立独立行政区,1940年获代表席位。1946年成为法国海外领地。1976年12月成立政府委员会,享有部分处理内部事务的自治权。法国委派的总督改为高级专员,新喀在法国国民议会选派两名代表,在参议院选派一名代表。198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新喀被列入联合国非自治领土名单,从而确定了新喀居民享有自治权。1988年6月,保卫喀里多尼亚在共和国内联盟和卡纳克社会主义民族解放阵线同法国在巴黎签订《马提翁协议》。根据该协议,一年后新喀实行有限的地方自治;新喀划分为北方、南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