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天

原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僧
法天(梵语:Dharmadeva,?-1001年),中印度人,原为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僧。宋朝开宝六年(973)来中国,初住鄜州,译出《圣无量寿经》《七佛赞》等,由河中府梵学沙门法进执笔缀文。至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由州府官上表进之,帝览大悦,召入京师,敕赐紫衣,因而敕造译经院。七年,师与天息灾、施护等,蒙帝召,居于译经院,各译所携之梵本。至七月,师译出《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帝赐号‘传教大师’。赐谥‘玄觉大师’。自太平兴国七年至咸平三年十一月,师所译之经共有四十六部七十一卷。另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三,则谓法天与同时代之译经僧法贤为同一人[1]

人物生平

法天(梵语:Dharmadeva,?-1001年),中印度人,早年住在印度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带着多部佛经(梵夹装)来中土,与河中府梵学沙门法进等人一起翻译佛经,先后译出《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最胜佛顶陀罗尼经》《七佛赞呗伽陀》三部各三卷,因此被赏赐紫方袍[2]

翻译作品

法天初居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宋太祖开宝六年(973)赍梵夹来汴京,与河中府梵学沙门法进等共译《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最胜佛顶陀罗尼经》《七佛赞呗伽陀》各三卷,受赐紫方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