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肺军团菌

引起人类军团病的病原体
嗜肺军团菌(L.pneumophila)是引起人类军团病的病原体,它是一类革兰阴性杆菌,属于军团菌属[2]
1976年7月,美国军团(退伍军人组织)宾夕法尼亚州分团于费城召开第58届年会期间,在与会者中爆发了一种肺炎流行,发病182例,死亡31例,当时病因未明,报刊称之为军团病[1]。后从死亡者肺组织中分离出一种新的革兰阴性杆菌,命名为军团菌[2]。1978年正式定名为嗜肺军团菌[1]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0~2005年间报道23076例军团菌感染病例,2007年欧洲共有33个国家报道5906例,2007~2008年的病死率为6.6%。中国北京2003年报道一起军团病暴发,共有76人发病,罹患率为13.3%[1]
嗜肺军团菌主要通过气溶胶空气传播及污染水吸入传播[1]。嗜肺军团菌主要引起军团病,也可引起医院感染[2]。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庞蒂亚克热型和肺炎型。庞蒂亚克热型潜伏期为5~66小时,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头痛、肌痛和胸痛,但无肺炎。肺炎型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寒颤、干咳、咳痰等感染中毒症状[3]。该菌还可引起肺外感染,累及脑、肠、肾、肝、脾、腹膜前列腺、心包膜、骨髓、皮肤及筋膜、直肠、心肌、外周淋巴结、甲状腺胰腺睾丸和肌肉等[1]
嗜肺军团菌感染主要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予以诊断[3]。满足以下一项阳性者可确诊:①细菌培养阳性;②尿抗原阳性;③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痰及肺组织抗原阳性;④急性及恢复期抗体呈4倍增高(≥1︰128)[1]。嗜肺军团菌尚无特异性疫苗[2]。嗜肺军团菌肺炎可采用病原学治疗和辅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药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