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崇(?—公元27年),字细君,琅邪(今山东诸城)人。新莽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领袖、赤眉军首领。 [1] 樊崇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他为人朴实、见义勇为。[2]公元18年(新莽天凤五年),樊崇在莒城带领起义,转战在泰山、琅琊一带,并建立“赤眉军”,前后不足一年时间,樊崇领导的起义队伍就扩大到数万人;公元21年(地皇二年),王莽官军镇压起义军,樊崇先后击杀景尚、廉丹,刺伤王匡,率军取得胜利,起义军也发展到十多万人;公元23年(西汉更始元年),樊崇归附更始政权;公元25年(更始三年),赤眉军建立了以刘盆子为皇帝的政权,樊崇被任为御史大夫;公元26年(东汉建武二年),樊崇被迫退出长安;公元27年(东汉建武三年)三月,樊崇率军进抵湖(今河南灵宝境)失败,在宜阳又遭到刘秀大军的截击,樊崇等被迫投降。同年,樊崇再度起义,结果失败被刘秀杀害。[1][3] 樊崇维护义军的纯农民血统,政权大臣都由群众推荐产生,不愿吸纳地主豪强阶级参与,不会“统一战线”,也不会巩固根据地,这也导致了起义的失败。[4]樊崇起义前后五年,经过艰苦奋战基本上消灭了王莽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