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得臣

北宋学者
王得臣(1036年-1116年)北宋学者。字彦辅,自号凤台子。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王昭素之后,幼年师事乡人郑懈及泰州胡瑗,又与程颐友善,学问广博,以文学驰名当时。历任岳州巴陵令、管干京西漕司文字、为秘书丞、提举开封府界常平等事、开封府判官。后出任唐州邻州鄂州黄州知州福建转运副使,卒年81岁。王喜读书史,至老不倦,绍圣四年(1097年),以目疾管勾崇禧观。政和六年(1116年)卒。著有《江夏辨疑》一卷、《凤台子和杜诗》三卷、《江夏古今纪咏集》五卷、《麈史》三卷。

人物生平

1036年,王得臣出生。他早年受学于郑獬胡瑗[1]嘉祐四年(1059年),王得臣中进士,历唐州、邻州、鄂州、黄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王得臣任秘书丞。元丰四年(1081年),[2]王得臣提举开封府界常平等事、开封府判官等职,官至司农少卿。绍圣四年(1097年),王得臣因忤宰相章惇,罢职管勾崇禧观。1116年,王得臣去世。[1]

《麈史》

[zhǔ]史》是王得臣晚年所整理的笔记,涉及范围很广。所记凡二八四事,分四十四门,凡朝廷掌故,耆旧遗闻,耳目所及,咸登编录。其间参稽经典,辨别异同,亦深资考证。其写作目的也十分明确,即“自朝廷至州里,有可训、可法、可鉴、可诫者无不载”,发扬了以史为鉴的优秀传统。同时,他的写作态度也非常严肃,自称“出夫实录”,因而书中保存了不少第一手文史资料,其中尤以宋代典章制度为详。由于作者是安陆人,因此书中记载了大量安陆的人物、地理、风俗情况,为后世编修地方志提供了不少可作为参考的资料。如《占验》门中关于安陆种植稻谷的记载,对于我们了解宋代安陆农作物的生产情况仍有价值。王得臣所到之处,时时留心对于古迹的考核。如关于安陆白兆山得名的考证,纠正了时人的错误之见。宋人令狐[kuí]在《请善先长老住白兆寺书》中云白兆山得名于唐代,而王得臣则引《周书·于翼传》,认为早在南北朝时,即已有白兆山之名。王得臣对于资料的鉴别能力极强,如书中所载老杜游明月峡的逸诗,可补《全唐诗》之缺;所记韩愈《读皇甫[shí]*****园池书其后》脱文,补正了《全唐诗》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