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泄泻

脾虚泄泻
中医病证名。由脾气虚,或病后过服寒凉,或饮食失节,或劳倦伤脾所致之泄泻。《症因脉治•脾虚泄泻》“脾虚泄泻之证,身弱怯冷、面色萎黄、手足皆冷、四肢倦怠、不思饮食、时泻时薄。”其脉多虚濡或沉缓。治以温运健脾。

病因病机

  • 脾虚泄泻由水湿阻于胃肠,脾虚失运,不能制水,湿注肠道所致。本病证属虚邪舍于肠胃,水[zhū]为湿,谷滞为积,水谷精华之气不能输化,清阳之气不升反下陷,分利无权而水湿并入大肠,遂致泄泻。
  • 小儿脾虚泻,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元气不足,致脾胃气虚,运化无力。
  • 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泄,多因脾虚运化失常,久病及肾所致。

临床表现

  • 脾虚泄泻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wǎn]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尿少,面色萎黄,身重胸满,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