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济渠

周恩来的五叔祖周鸣鹿的独子
周济渠,按周家谱系先取名贻德,后改名贻谦,再更名济渠,号[jié]之,父周鸣鹿。清同治十年九月十五日(公元1871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淮安,1930年去世于汉口,1937年安葬于南京永安公墓。[1]其系周恩来的五叔祖周鸣鹿的独子。

人物生平

周鸣鹿,谱名骏庞,号敦甫,他虽曾还生过周贻震和周贻升,但均早天,因此,周济渠成了周鸣鹿的独生子。他在周家大排行三,因此周恩来称之为三伯父
周济渠幼年读书很刻苦,精通经史子集,是位很有学问的学者,并能写一手漂亮的颜体字。他的父亲出于对他前途的考虑,还给他捐纳了一个“国学生国子监典簿衔”。在他长大成人后,就为淮安多家有名望的人家聘为塾师。他的同辈和后辈乡坊故老都喜欢喊他“老夫子”。这句淮安方言的意思就是褒奖他是个学问很高的人。因为周家在淮安的关系和地位,周济渠也被引进师爷行业。但淮安地处淮河下游,清王朝末年疏于河道治理,先后于光绪32年(公元1906年)和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两次发大水,整个苏北一片汪洋。当地居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出逃荒。周济渠所在衙门也不得不大批裁减员工。他这个师爷本来就是个既不入品也不在“编”的人员,自然属裁退之列。周济渠为生活所逼,不得不带上妻子和四岁的儿子周恩彦,离家去东北投奔时任奉天参赞的妻兄钱能训
周济渠是成人后由父亲做主,先娶淮安曹甸(今属宝应)大户人家的曹氏为妻。曹氏去世早,又于光绪30年(公元1904年)续娶钱馥兰为妻。钱馥兰的哥哥钱能训,祖籍浙江嘉兴光绪24年(1898年)中了进士,在清末和民国年间曾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1918年曾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兼代国务总理,同年12月任国务总理,直到“五四运动‘爆发才被迫引咎辞职。周济渠与其妹结婚时恰逢在京任监察御史钱能训去南方有事,便顺道到淮安参加了妹妹钱馥兰的婚礼,并在淮安住了一段时间,钱能训也曾多次去驸马巷周家作客。当时周恩来只有6周岁,钱能训见其聪颖灵秀,十分喜欢,特意几次辅导周恩来的书法,给幼年周恩来留下深深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