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测群防

群测群防
群测群防,群体预测群体预防,发动广大群众共同检测与预防,主要用于地质灾害、洪水等监测、防治方面,形成严密的监测网络。一般有“群测群防、土洋结合”、“群策群防、群专结合”等具体政策方针。我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又多分散在偏远山区,治理难度大,防治任务重,对这些灾害隐患点都进行治理,财力不允许,也不可能,完全依靠专业队伍进行监测,也不现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实施措施

各级地方政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结合实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各类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有效防治,在绝大多数地质灾害多发区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完善了县、乡、村三级防灾任制,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治道路。只有把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好,地质灾害的专业监测才有依靠,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才有坚实的基础,提高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才有前提和条件。
(一)选点定人明责任。选点——选择具有代表的隐患点,作为监测预警对象。定人——在国土资源部门的指导下,以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为主要对象,选择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作为灾害隐患点的骨干监测员。明责任——对骨干监测人员,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一项一项落实到人。
(二)宣传普及带培训。为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充分发挥群众的能动性。险情出现后,一是动员村民有意识地将贵重物品进行寄存,投亲靠友,夜间不得返回居住。二是组织涉灾村民召开地质灾害防治会议;三是观看地灾防治专题片;四是发放普及型地灾防治资料;培训——对选定的骨干监测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前兆特征、报警、紧急疏散等方面的培训,使监测预报工作做到位。对受训人员填写明白卡,来提高公众对减灾的认识和防灾技能,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普及做到家喻户晓、妇儒楷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