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一种有机化合物,是最简单的炔烃。英文名:acetylene,俗称电石气。化学式为C₂H₂,分子量为26.04。在常温常压下,纯的乙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工业制备的乙炔具有刺激性臭味。乙炔微溶于水,可溶于丙酮、乙醚、N,N-二甲基甲酰胺、氯仿、苯等有机溶剂。[1][3][4]乙炔官能团为碳碳三键,能与水、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在不同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可以通过特色反应定性定量地鉴别乙炔。[3]乙炔本身并没有毒性,但在高浓度时会造成窒息,与液态乙炔直接接触会造成冻伤。[1] 乙炔的工业合成主要有电石水解法和天然气裂解法,[5][6]工业上普遍使用的乙炔制备方法是电石法,但是电石法能耗大、成本高,许多发达国家已逐步将廉价的天然气作为生产乙炔的原料。[7][3][8][9]乙炔也是合成有机物最重要的原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纺织、临床、建筑、印刷、农业、冶金等领域。[10][11][12][13][14][15]还有研究发现乙炔对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意义。[16][17] 发现历史
1836年,英国著名化学家汉弗里·戴维的堂弟、爱尔兰港口城市科克(Cork)皇家学院化学教授埃德蒙德·戴维(Edmund Davy)在加热木炭和碳酸钾制取金属单质钾的过程中,将残渣(碳化钾)投进水中时产生了一种气体并发生爆炸,分析确定该气体的组成为C₂H(当时以6作为碳的原子量),并称其为"一种新的氢的二碳化物"。[7] 1859-1862年间,法国化学家贝特洛(Berthelot Pierre Engène Marcelin)通过各种方法制得乙炔,测定它的化学组成是C₁H₂,并命名为acetylen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