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片-抖音百科
纪录片(documentary film),是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不经过虚构,直接反映生活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1]1926年,英国社会学家格里尔逊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最先使用“纪录片”一词。[1][2] 1895年12月28日,由L.卢米埃尔在巴黎卡普辛大道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公映了《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等12部实验性影片,代表了早期纪录片的作品。中国的纪录片历史最初起源于19世纪末西方摄影师在中国拍摄新闻片,作品涵盖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等题材。[1]2022年2月,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推动新时代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设定了中国纪录片新的目标与动力。[3]纪录片的分类,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一般分为探险纪录片、人类学纪录片、新闻片、历史纪录片、传记纪录片等类别。纪录片的艺术特色在于其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并通过筛选和选材,将生活场景直接呈现为电影的艺术形象。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下,纪录片创作手法也日益多样化,如使用绘画式的鲜明色彩表现场景,以及动画和电脑特效等技术的运用。[1] 知名的纪录片有《蓝色星球》[4]《人生果实》[5]《河西走廊》等。[6]2019年,腾讯纪录片频道的用户构成表明“90后”用户占比上升至49%(2018年为46%),而“00后”达到21%(2018年为17%),18到29岁的观众是网络纪录片受众的主力。[7] 命名由来
1926年,英国社会学家格里尔逊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最先使用“纪录片”一词。[1][2]在美国担任访问学者期间,格里尔逊观看了弗拉哈迪的多部纪录片。他在相关评论文章中首次引入了“纪录片”(documentary)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必须具备“文献价值”和“对生活进行创造性处理”的先决条件。格里尔逊的“正名”对于纪录片的界定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北方的纳努克》取得成功后,纪录片正式从一般电影中分离出来,以崭新的姿态呈现于电影领域和大众面前。这推动了纪录片在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随着电影进入有声时代,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期,纪录电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丰收的时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