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性腹泻(bacterial diarrhea)是指由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引起,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轻重不一,多为自限性,常伴有脱水和或电解质紊乱,但少数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1]。 临床通过血常规、粪便常规、粪便培养等可助确诊。该病预后良好,但儿童、老年人、免疫缺陷或合并其他疾病者病死率稍高[1]。临床上采用卧床休息、禁食等一般治疗,补充水和电解质,抗菌治疗等。常用药物有:氟[fú]喹诺酮类抗生素、口服补液盐等[1]。 细菌感染性腹泻是中国法定丙类传染病[4]。经粪口传播,传染源为患者、携带者。人群普遍易感,没有交叉免疫。儿童、老年人、有免疫抑制或慢性疾病者为高危人群,并且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全年均可发病。该病好发于夏秋季。发病呈全球性,一般为散发,可暴发流行[1]。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