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20世纪英国作家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1879—1970),[1]也称为E·M·福斯特(英文名:Edward Morgan Forster),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批评家,著名的人道主义者,是文人团体布鲁姆斯伯里派(Bloomsbury set)的成员,幼年进入汤桥公学求学,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2]曾十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有五部小说作品被改编为电影,他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1970年,福斯特去世,在生命的最后25年里,他一直担任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荣誉院士一职。[1][3]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最漫长的旅程》(190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霍华德庄园》(1910)、《莫瑞斯》(创作于1913—1914年)、《印度之行》(1924),两部短篇小说集《天国公共马车》(1911)和《永恒的瞬间》(1928),后合为《福斯特短篇小说集》(1947)。[3]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作为一个小说从传统转向现代的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表现出新与旧的兼容与交替,一方面继承了简·奥斯丁等现实主义作家的社会、道德主题,同时又反映出英国文学摆脱维多利亚时代影响的特征。[2]福斯特在1949年时拒绝了国家授予的骑士爵位,后于1953年被授予名誉勋位,他还拥有8个荣誉学位,并在90岁生日时获得了英国功绩勋章的奖赏。[1]

人物经历

1879年1月1日,福斯特生于英国伦敦多塞特广场梅尔科姆6号,是英爱裔的爱丽丝·克拉拉“莉莉”(娘家姓韦切洛)和威尔士建筑师爱德华·摩根·卢埃林·福斯特的独生子。1897年,福斯特入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历史和古典文学,在那里他遇到了未来的作家如利顿·斯特雷奇和伦纳德·伍尔夫,并成为了一个被称为使徒的讨论社的成员,秘密聚会讨论哲学和道德问题。门徒社成员推崇哲学家托马斯·莫尔(Thomas Moore)的关于[bìn]弃旧体制、创立新伦理的思想。福斯特的关于个性自由的人文理念开始形成。在此期间,他爱上了同班同学H. O. Meredith,Meredith后来成为小说《莫利斯》(Maurice,又译《墨利斯的情人》)的主人公之一克莱夫的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