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黄竹

产于广西的禾本科簕竹属植物
泥黄竹(学名:Bambusa ramispinosa L. C. Chia & H. L. Fung)是禾本科簕竹属下的一种植物。泥黄竹在6-9月出笋,春季开花。原产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东部,在菲律宾泰国越南均有栽培。中国福建、台湾、广西、云南等省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状竹类,地下茎合轴型。竿丛生, 竿高15-24米,直径8-15厘米,尾梢下弯,下部略呈“之”字形曲折;节间绿色,长25-35厘米,幼时于上半部疏被棕色贴生刺毛,老则光滑无毛,竿壁厚2-3厘米;竿中下部各节均环生短气根或根点,并于[tuò]环之上下方均环生有一圈灰白色或棕色绢毛;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一节开,下部各节常仅具单枝,且其上的小枝常短缩为弯曲的锐利硬刺,并相互交织而成稠密的刺丛,竿中部和上部各节则为3至数枚簇生,主枝显著较粗长。
箨鞘迟落,背面密被暗棕色刺毛,干时纵肋隆起,先端作宽拱形或下凹,两侧的顶端各高耸一小尖头;箨耳近相等或稍不相等,线状长圆形,常外翻而呈新月形,边缘密生淡棕色波曲状粗长[suì]毛;箨舌高4-5毫米,条裂,边缘被流苏状毛;箨片卵形至狭卵形,常外翻,背面被糙硬毛,腹面密生暗棕色小刺毛,先端渐尖具硬尖头,基部略作圆形收窄后即向两侧平展而成箨耳;箨片基部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2/5,边缘近基部被纤毛。
末级小枝具5-9叶,叶鞘肋纹隆起,背部的上方被短硬毛,外缘一侧被短纤毛;叶耳微小或缺,鞘口缝毛常不存在或有时仅2-3条波曲状短繸毛;叶舌近截形,低矮,边缘微齿裂并被细长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2-25毫米,两表面均粗糙,近无毛,惟下表面的基部常被稍密的长柔毛,先端渐尖而具粗糙钻状尖头,基部近圆形或近截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