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佐

春秋时期齐国上卿
国佐(?—前573),春秋时期齐国上卿,国归父之子,谥武,称国武子,亦称宾媚人。[1]
齐顷公十年(前589年)鞍之战齐国大败,国佐奉齐顷公之命出使晋国求和。面对晋国郤克的苛刻条件,包括让齐顷公之母为人质和改变齐国农田朝向,国佐据理力争,称其要求不道德且不符盟主准则,还表示若晋国不接受求和,齐国将背水一战,最终晋齐于当年七月在爰娄结盟。齐灵公七年(前575年)鄢陵之战,国佐与高无咎率齐师助晋,战后还参与诸侯伐郑。齐灵公八年,齐国发生内乱,庆克与灵公之母私通事被发现,国佐与庆克谈话后引发一系列变故,国佐杀庆克后叛齐,后灵公与国佐盟于徐关复国佐之位,但次年灵公杀国佐,国佐之子国弱先奔鲁后返齐,国佐死后留下“国佐詹瓦”等遗物。[1]

人物简介

亦称宾媚人(“宾”为别氏,“媚人”是媚邑大夫,媚邑在今山东禹城西北,因佐以媚大夫为正卿)。齐顷公十年(前589)鞍之战,齐大败,他奉命出使求和。晋必欲以齐君之母为质,并欲齐境内农田一律改为东亩(东向之亩),以便晋进军。经他力争才得讲和。齐灵公八年(前574)因庆克和声孟子(灵公母)私通,引起内乱。灵公听信声孟子之言,[yuè]鲍牵,逐高无咎。无咎之子高弱以卢叛,灵公使崔杼、庆克围卢,他杀庆克以[gòu]叛。次年被灵公派人杀死。遗物今有“国佐詹瓦”。

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