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出生于江南西路江州德安(今江西),被尊称为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1] 夏竦因其父在与契丹的战斗中牺牲,他得以承蒙恩荫,被录用为润州丹阳县的主簿。在北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他因贤良方正之才被举荐,升任光禄寺丞,并担任台州通判。此后,他逐步晋升为右正言、礼部郎中。到了仁宗初年,他又被提拔为户部郎中,并担任知制诰一职。天圣五年(1027年),他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后来升任尚书左丞。明道二年(1033年),他担任襄州知州,之后还历任寿州、安州、洪州的知州。在宝元年间,他又被任命为奉宁军节度使,并兼任永兴军知军。康定元年(1040年),他改任忠武军节度使,并兼任泾州知州。庆历七年,他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兼任大名府知府。次年,他出任枢密使,并被封为英国公。后来,他担任河南府知府,又改任武宁军节度使,并被晋升为郑国公。皇祐三年(1051年),夏竦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追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