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苍

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
刘苍(建武六年即公元30年―建初八年即公元83年),生于河南洛阳,东汉宗室大臣,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汉明帝刘庄同母弟弟,母光烈皇后阴丽华。[1][2][4]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刘苍被封为东平公。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他的爵位被提升为王。刘苍从小就喜欢读经书,很有智慧和思考能力。他相貌堂堂,长着漂亮的胡须,腰围粗壮,需要十围的腰带。他的哥哥汉明帝刘庄非常喜爱和看重他。明帝即位后(57年),任命刘苍为骠骑将军,设置了长史掾,使他位列三公之上。在永平年间,刘苍主持修订礼乐和制度。刘苍于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辞去辅相之职,返归东平国。永平十五年,明帝东巡,刘苍呈上自己创作的《先武受命中兴颂》,明帝特命校书郎贾逵精意诠释,广为流传。建初七年(82年)正月,刘苍虽年事已高,依然晋京朝觐。[1][4]建初八年正月,东平王刘苍病故,享年五十四岁,被追谥为“宪王”,史称东平宪王[1][4]
刘苍著作有《东平王苍集》,现存《武德舞歌诗》《光武庙登歌》《谏为原陵、显节陵起立郭邑疏》《世祖庙乐舞议》等。[3][5][6]

人物生平

光武贵胄,好学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