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普特南

美国当代哲学家、逻辑学家
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26年7月31日-2016年3月13日),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新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1]
希拉里·普特南于1926年7月31日在芝加哥出生。他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后任哈佛大学哲学教授和W.B.皮尔逊讲座现代数学与数理逻辑教授。2016年3月13日,在马萨诸塞州阿灵顿的家中因间皮瘤去世,享年89岁。[2]
1981年,希拉里·普特南曾在《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阐述“缸中之脑”的假想。[2]其代表作还有《词与生活》《重建哲学》《无本体论的伦理学》等。他是近30年来对英美哲学界颇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在心灵哲学、语言哲学、科学哲学、逻辑学等诸多领域均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当代惟一具有“综观全局”能力的哲学家”。[1]

人物经历

希拉里·普特南于1926年7月31日在芝加哥出生。他的父亲塞缪尔·普特南是一位浪漫语言学者、专栏作家和翻译家,曾为出版物《每日工人》撰写文章。普特南在世俗环境中长大,尽管他的母亲丽娃是犹太人。1927年初,希拉里出生六个月后,一家人搬到了法国塞缪尔在那里负责翻译弗朗索瓦·拉伯雷的遗存作品。在2015年的一篇自传性文章中,普特南说他对法国的生活有着童年时的最初记忆,他的第一门语言是法语。普特南在法国完成了前两年的初等教育,然后他和父母于1933年返回美国,定居在费城。在那里,他就读于中央高中,结识了诺姆·乔姆斯基,后者比他小一岁。他们两人一直是朋友,也经常在普特南的一生中成为知识上的对手。